史前“干飯能手”了解一下→

2025-02-02 14:40:19 來源: 科技日報 點擊數(shù):

春節(jié)七天

我們給博物館珍寶排了個班

每天一款“顯眼包”來報到


今天是大年初五

上崗的寶物是↓↓

科技日報記者 王璠

今天是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經(jīng)過四天春節(jié)假期的滋養(yǎng)和家人朋友的“投喂”,相信不少朋友都已經(jīng)肚皮鼓鼓,每日在家的狀態(tài)就像海報上那只“顯眼包”。

這個萌態(tài)十足的陶器,便是館藏于山東省博物館的“網(wǎng)紅小豬”——紅陶獸形壺。它的腦袋和身體像豬,耳朵、四肢和上翹的尾巴又像狗,因此被命名為“獸形壺”。你看它圓潤的身體張大的嘴,一看就是個“干飯能手”!

1959年,紅陶獸形壺出土于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是幾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山東大汶口文化獨特的藝術代表。大汶口文化先民們飼養(yǎng)的最主要的兩種家畜就是豬和狗,而豬在當時就是財富的象征。可以說,這只壺的出現(xiàn),反映了大汶口文化家畜飼養(yǎng)業(yè)的興旺和制陶工藝的發(fā)達。

從功能上看,這只“千年老壺”也是自帶“吃貨”屬性的。紅陶獸形壺材質是耐火、耐用的“夾砂紅陶”,既能煮水又能溫酒。在使用的時候,只需從壺尾部的注水口注入水或酒,在腹下進行加熱,再提起背部的把手,就可以將酒從嘴部倒出。

2011年,山東博物館評選出了“十大鎮(zhèn)館之寶”,紅陶獸形壺就位列其中。如果你有機會來到山東博物館,千萬記得要看一看這只顯眼包“小豬”。


春節(jié)假期進行時

祝大家煩惱不常有

天天好胃口

好運常相伴

歲歲皆平安

(來源:科技日報綜合山東博物館、好客山東、人民網(wǎng)  供圖:山東博物館  海報制作:楊凱)

責任編輯:孫瑩

抱歉,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或開啟了瀏覽器兼容模式,這會影響您正常瀏覽本網(wǎng)頁

您可以進行以下操作:

1.將瀏覽器切換回極速模式

2.點擊下面圖標升級或更換您的瀏覽器

3.暫不升級,繼續(xù)瀏覽

繼續(xù)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