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韓榮
“綠燈,正線通行!”2月15日,在被譽為“中國重載第一路”的大秦重載鐵路線上,司機王楠駕駛著一列載有近2萬噸煤的重載列車通過了位于北京延慶的軍都山隧道。這里是大秦鐵路最長的隧道,管內設有13架信號機,指揮著重載列車安全通過。
鐵路信號是列車的眼睛,指揮著列車安全平穩(wěn)運行。在燕山深處,京都之西,大秦重載鐵路線上,有一個只有兩人值守的中繼站,守護著保障列車安全行駛的信號燈。
春節(jié)期間,從山西太原一路向北出發(fā),顛簸了近7個小時,暮色四合之時記者來到了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大同電務段茶塢車間延慶信號工區(qū)的鐵爐村中繼站。群山之中只見一座小白樓矗立其中,四周除了火車隆隆的通過聲就只有偶爾的鳥鳴。
“山連山,橋連橋?!边@是信號工宋慧利對鐵爐村中繼站的第一印象。他坦言當時艱苦的環(huán)境超出想象,但沒想到自己一待就是29年,被朋友笑稱為“山谷里的掌燈人”。
山中沒有網絡,手機信號也不好,宋慧利的大部分時間就是與信號燈為伴,與機械室相守。他告訴記者,近年來大秦鐵路在多次擴能改造后站與站間距離增加,為防止信號傳輸過程中衰減弱化,車站之間設置中繼站,對信號進行補償。隨著大數(shù)據、智能化設備不斷投用,很多中繼站實現(xiàn)了無人值守,但鐵爐村中繼站卻因管轄信號設備79%在隧道和橋梁上,必須留人值守。
“鐵爐村中繼站管轄內20公里包含12個隧道、7座長短橋梁。再加上這里山路陡峭,雨雪天氣,道路時常封閉,這讓應急處置變成了一件難事。”宋慧利說。
在鐵爐村中繼站,信號設備的“心臟”就在機械室。為了能維護好信號設備的正常運轉,宋慧利除了要對設備“望聞問切”,最關鍵的還要對系統(tǒng)中的設備曲線監(jiān)測分析。
趙宇在機械室檢測設備。受訪者供圖
“信號燈顯示為綠色時,列車可以正常通過。列車通過之時與鋼軌之間形成回路,短暫的短路讓信號燈轉為紅色以便提醒后面的列車。在這過程中,系統(tǒng)的設備曲線會發(fā)生高低變化,我們的任務就是監(jiān)測調節(jié)讓其保持在合理區(qū)間,保證信號設備正常運轉?!彼位劾f。
記者了解到,鐵爐村中繼站涵蓋了附近23公里的電氣控制電路,僅電氣接點就有136800個。為此,宋慧利每隔三個小時就要巡視一遍設備,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預警、早處理。
小站雖小,但安全至關重要。小到信號燈的顯示、設備箱盒的密封、引接線的松緊等都與安全緊密相聯(lián)。任何一個細節(jié)發(fā)生問題,都可能影響到線路的安全暢通。為此,每隔一段時間,鐵路就要利用“天窗期”維修信號設備。
順著蜿蜒的山間小路,記者跟隨24歲的延慶信號工區(qū)工長趙宇來到了長達8460米的軍都山隧道。這里是鐵爐村中繼站“天窗”時間里重要的檢修區(qū)段。在隧道口,記者看到4股長長的鐵道線泛著寒光,向東西延伸,直至消失在黑暗中。
打開手電筒,戴好安全帽,背好工具袋……進入隧道前,趙宇熟練地進行最后一次裝備檢查。
上午10點整,記者一行進入隧道后,外面的景物和光亮很快消失了。借著頭燈和手電筒的光,趙宇在隧道里排隊快速行進,耳旁只聽見呼呼的風聲和石碴被踩后發(fā)出的“砰砰”撞擊聲。
不多時,在黑暗中記者看到了綠色的信號燈光。趙宇一邊介紹著一邊快步上前,熟練地掏出工具,打開信號燈后蓋,清掃起其中的灰塵。
趙宇在檢查信號燈設備。韓榮 攝
“紅燈停綠燈行,信號燈就是指揮司機能否通行的口令,所以必須確保設備萬無一失?!壁w宇說,來往列車在隧道中會蕩起灰塵,這些灰塵進入信號燈設備中很容易影響設備正常運轉,所以隔段時間就需要清理。隨后他又熟練地打開萬用表測試信號燈電流、電壓情況,并做好登記。
趙宇介紹,軍都山隧道長達8公里多,每次“天窗期”都需要從頭到尾認真仔細地巡檢,最快也要1個多小時。但每次檢修完走出隧道時,尤其是看到隧道口的光亮,步伐不自覺就會輕快起來。
“知道信號設備運用正常,心里就會踏實不少?!壁w宇告訴記者,盡管今年春節(jié)沒能和家人相伴,但是在崗位上能確保信號設備正常運轉,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新的一年希望轄內的信號設備一切正常,讓列車能夠始終安全平穩(wěn)地把電煤送去千家萬戶!”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