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中國年丨民俗非遺之木版年畫

2024-02-12 17:26:21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陳曦 張曄

科技日報記者 陳曦 張曄

“‘連年有余’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贝汗?jié)前夕,楊柳青木版年畫“玉成號畫莊”第七代傳承人張宏指著墻上的一幅年畫說。年畫上抱魚的胖娃娃在天津家喻戶曉,每逢春節(jié),幾乎家家戶戶都能看到這個可愛胖娃娃的身影。

楊柳青玉成號年畫坊供圖

不僅天津過年有貼年畫的習俗。俗話說,無畫不年,在中國民間,年畫就是年的象征。木版年畫有著一千多年歷史,承載的是中國人年節(jié)祈福納祥、禳災避害的愿景。

木版年畫在清代中晚期達到鼎盛,出現了大大小小幾十個產地,比較著名的有重慶梁平、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山東濰坊、蘇州桃花塢、河南朱仙鎮(zhèn)、四川綿竹、山西平陽等地。其中,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與江蘇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并稱“南桃北柳”。

“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楊柳青木版年畫始于明代,因運河通航而南北交融,兼收并蓄,最終形成刻工精麗、繪制細膩、色彩明快、形象生動的獨特風格。畫師們用杜梨木作刻版,經過勾、刻、印、繪、裱五大工序,將木版套印與手工彩繪完美結合。

“楊柳青木版年畫之所以如此栩栩如生,源于復雜的工藝?!睆埡昱e例說,比如為人物“做臉”,就像化妝一樣,要一層一層地涂色,這樣才能使人物臉色看著精致又透亮。“小臉”要涂十幾層,而“大臉”需要涂二十多層才能完成。

如果說看見“抱魚娃娃”就讓人想起楊柳青木版年畫,那么近年來火出圈的“一團和氣”年畫娃娃,儼然成了桃花塢木版年畫的“代言人”。

圖片來源:蘇州市姑蘇區(qū)教體文旅委

桃花塢木版年畫起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藝,最能體現江南地區(qū)的年味。桃花塢木版年畫采用木版套印技術,制作過程包括畫稿、刻版、印刷、裝裱等環(huán)節(jié)。

色彩鮮明、線條流暢、構圖精巧是桃花塢木版年畫別具一格之處,以康乾盛世的“姑蘇版”最為精美與罕見。它清晰地描繪出農耕時代人們的精神天地,熾熱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靈向往。

《麟兒圖》《春景》《一團和氣》《麒麟送子圖》……都是清康乾時期的“姑蘇版”桃花塢木版年畫的代表。

圖片來源:蘇州市姑蘇區(qū)教體文旅委

“年畫之所以能傳承至今,源于人們內心葆有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雖然時代在變,但人們深層的精神需求沒有變,這是年畫創(chuàng)新的基石?!睆埡暾J為,年畫同時也應該是每一個時代的“時尚品”。年畫的創(chuàng)作需要符合這一時代的價值觀和審美傾向,才能讓更多人喜歡,從而讓更多人加入到年畫的傳播和傳承中。

今年張宏設計了一款“錢龍引進八方財”的年畫套色印章,這種沉浸式感悟傳統文化魅力的形式很受年輕人歡迎,每天都有上百人前來“打卡”。

科技日報記者 陳曦 攝

在蘇州美術館,龍年新春工藝美術特展上,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喬麥在現場演示并邀請觀眾親手參與了解年畫制作的過程和技巧,大大增加了觀展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圖片來源:蘇州市姑蘇區(qū)教體文旅委

此外,年畫之“畫”,也突破了“畫”,年畫的呈現有了更豐富的藝術形式。張宏嘗試將年畫與吊錢相結合,制作年畫吊錢;與設計師合作推出年畫周歷簽;與手機廠商合作,將年畫與卡通形象、增強現實(AR)相結合……一系列創(chuàng)意實踐,讓年畫從紙上走進大眾日常生活。

責任編輯: 陳可軒